中文域名:紫云县文化馆.公益


昨日(2024.12.22),比较有爱的日子,很荣幸回到我的第二故乡参加了2024贵州格凸丛林穿越挑战赛。首次领教了其赛道的挑战性:羊肠小道的怪石嶙峋、陡峭无比,天梯的荡气回肠。不过赛道却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确实太美了。重点是再次领略了她的文化精髓,让人在这个冬天倍感亲切和温暖。
紫云是一个很有文化底蕴的贵州县城,只是由于受交通、宣传等因素限制而“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质难自弃”。紫云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三美”:河美、诗美、食美。
一、河美
河美指风景唯美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格凸河。格凸河风景名胜区是稀世之珍的喀斯特自然公园。
这里,既有世界最美的喀斯特地貌,又有举世无双的大穿洞绝景—燕王宫,也有古朴的民族文化之景悬棺洞葬;有巨大幽深、气势恢宏世界第二洞穴厅室—苗厅,又有景观壮丽的星星峡谷;有堪称一绝的世界最高古河道遗迹——盲谷,也有国内最深的竖井——通天洞,还有地球上人类最后穴居部落——洞中苗寨;也有明媚多姿的格凸鹰燕以及众多珍奇动植物,又有浓郁独特的民风民情。2006年6月格凸河被列入首批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同年被选入中国最美的地方,这里有令人心驰神往的国家级非遗亚鲁王文化,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同年被列入贵州省攀岩运动基地。2010年被列入贵州省十大影响力景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这样的景区怎能不令人心醉呢。
翻了崎岖不平的羊肠小道,一身疲惫不堪,跑到令人魂牵梦绕的格凸河景区了,此时,跑了大约十公里,而且遇到美女团长千年等,她还帮我拍了一段视频,为我喊加油。当看到燕子洞时,顿时心旷神怡,一身疲惫烟消云散。突然不由自主喊道:“哇,风景好美,紫云,我来了,不想跑了!”燕子洞:伏流入口第一厅,高116米宽25米的天然拱门之下,是270米长的湖。洞内栖息着数十万只燕子,早晚在洞口翻飞,雄奇壮观。后来,到了通天洞:他是一个穿过碳酸盐岩地的巨大竖井,深370米,宽200米,好像开了一道天窗,又称通天洞。从洞底爬到洞顶大约有4000级台阶,此时对于我及其他许多运动员而言是极大挑战。双腿炸裂,酸痛难忍。大家互相鼓励,慢慢往上爬。边爬边欣赏风景。不得不佩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我也忍不住多拍了几张美照。到达洞顶,往下看,有“三军过后尽开颜”的感觉,像神仙一样快活。
过了通天洞,就到了大河:大河村所处的自然环境可谓得天独厚,周围群山环绕,格凸河从村前流过,中有田畴百亩,村舍依脚而生,就像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此时,跑步就有了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美妙心境与怡然自得。
二、诗美
诗美指亚鲁王史诗。亚鲁王史诗的挖掘主要归功于杨正江校友,为他点赞!《亚鲁王》是有史以来第一部苗族长篇英雄史诗,一般在苗族送灵仪式上唱诵,仅靠口头流传,没有文字记录。传唱的是西部苗人创世与迁徙征战的历史,其主角苗人首领亚鲁王是被苗族世代颂扬的民族英雄。《亚鲁王》于2009年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重点项目,并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2009年中国文化的重大发现之一,随后被纳入中国非遗名录。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2012年2月由中华书局出版。2011年5月23日,紫云申报的“亚鲁王”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9年11月,亚鲁王列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保护单位为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亚鲁王文化研究中心。2009年春天,麻山地区苗人世世代代传唱的史诗《亚鲁王》开始进入文化人的视野,改变了苗族没有长篇史诗的印象。《亚鲁王》的主角——苗人首领亚鲁王,是苗人世代颂扬的英雄,史诗生动讲述了西部方言区苗人的由来和迁徙过程中波澜壮阔的场景,是上古时期中华民族曲折融合的见证。这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见证。苗族通史、迁徙史中关于苗族是如何从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迁徙到贵州,又如何征战定居开发的,描述极为简略。因而,史诗《亚鲁王》填补了两千多年前这段苗族口述史的空白。其堪称研究苗族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三、食美
食美指紫云特色宗地花猪庖汤宴,庖汤宴也叫杀猪饭,是贵州紫云春节前杀年猪后的宴席,非常具有农家特色及人情味。比赛结束后,主办方还邀请所有运动员品尝庖汤宴,紫云人民太热情了,感谢!紫云庖汤宴的主角是呼吸着格凸河新鲜空气,吃着苞谷野菜,满山跑越野赛的花猪,席上香气四溢,令人不由垂涎欲滴,让人吃了无法忘怀。尤其是几百跑友一起品尝庖汤宴,更是幸福感十足,快乐加倍。每到春节前后,贵州大多数地区都会杀年猪。此时,往往都会邀请全寨子亲戚朋友到家来吃,这就是贵州的庖汤宴,无庖汤,不除夕,共享一锅庖汤守一岁。“吃庖汤”,可以说是贵州春节前的一件大事,既是传统的延续,更是文化的传承,吃庖汤也寓意着年更近了。
总之,这次贵州格凸丛林穿越挑战赛很有意义,让我倍感紫云越野赛的文化韵味十足,底蕴深厚!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地方。约约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