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域名:紫云县文化馆.公益


蓝靛制作是采用纯天然蓝靛草植物作为原料,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制作加工,使其成为天然环保的染料。蓝靛制作技艺在紫云县各乡镇都有分布,其中以靛山沟最为典型。
靛山沟是紫云自治县猴场镇大田坝村一个村民组,大约500年前,龚氏家族祖上搬迁到此,因当时身上带了三篼蓝靛种子,便将此地取名为靛三篼。民国年间此地改名为靛山沟。
靛山沟土质肥沃,全组近三分二的土地都用于蓝靛的种植,颇有规模。由于地势原因,这里全年都是半天日照半天阴的特殊天气情况,给予了蓝靛生长适宜的气候温度。从山上缓缓流入村寨的清水,因富含多种矿物质,为蓝靛的制作提供了有力的水源保证。全组蓝靛制作最有名的柴氏家族到这里居住和传承蓝靛制作技艺已有四百多年。
蓝靛制作技艺,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蓝靛的育苗和管理。农历7月到11月间,村民用蓝靛的茎秆和嫩芽来培育下一年的蓝靛种苗。第二年农历6月后,村民开始收割蓝靛,截下茎秆,摘下叶子,将其放入泡靛池中浸泡。第二步是修建蓝靛池。利用天然的地势坡度建三个池子,一个圆形大池子,用来浸泡蓝靛;一个方形池子用于装蓝靛膏;第三个是化灰池,用来溶解生石灰。第三步是制作蓝靛。将采摘的蓝靛草放入泡靛池浸泡,根据水温和气温的高低,观察蓝靛在池中颜色的变化,待靛水颜色变翠绿,将蓝靛渣从池中清理出来,放入已溶解过的石灰水,均匀搅拌,直至蓝靛水花由白变为绿后停止搅拌,静置沉淀2至3小时后,蓝靛膏已经沉淀于池底。
每次蓝靛制作之前要先在蓝靛池旁边举行祭祀仪式,为了纪念和感恩两位最早开创用生石灰作蓝靛膏生成催化剂的祖先。而每次溶解生石灰时,要向灰化池中加入荨麻草,用于避邪;再加入四菱草,用于预防有身孕的人看见后影响蓝靛制作效果;最后加入易稗草,用于除掉死于池内的生物异味。
用蓝靛染制的衣物色泽坚固纯正,清香宜人,还有防腐防蛀的作用。靛山沟的蓝靛产量高,制作的蓝靛膏质量可靠,靛色纯正,享誉附近县市。